| 首页 | 首页栏目 | 3044am永利集团新闻

澳门3044永利官网数字艺术乡村文明建设小队在平谷
——文化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在这个炎热的夏日,3044am永利集团“数字艺术乡村文明建设小队”的小伙伴们走进平谷区王辛庄镇熊耳营村,一群热血青年大学生怀着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热爱和执着,参与到“千人百村”乡村振兴社会实践中。小队成员通过深入村民内部,切实挖掘村民的自身需求,坚持需求导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村子的区域特点和发展现状为乡村文化振兴出谋划策。本次社会实践能够让大学生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为乡村振兴出力,为“高大尚”平谷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挖掘太极文化·点亮乡村之美

  太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熊耳营村历史悠久,已经成为村的文化特色,民众参与度高、深受村民喜爱。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小队成员通过乡村调研实地走访了村中长者和村民,认真倾听他们参与太极活动的经验和对太极文化的理解,了解村民对村子特色和村标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次深入交流,对本地的太极文化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为后续的规划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设计赋能乡村·展现太极之美

  根据村里太极元素为主的历史文化和村民访谈结果小队成员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熊耳营村的logo、村口景观、村标识和墙面文化进行设计,指导老师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对方案进行指导,经过研讨对方案反复修改和深化初步完成了系列作品。旨在基于太极文化,用文化设计助力打造太极文化特色村庄,形成乡村建设特色,提升村庄品牌,宣传弘扬太极文化。


  牛小丽同学融合太极图形和农田/文字形态元素进行村logo以及其衍生vi设计,体现乡村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



  毛旭诺同学以太极和祥云元素为主设计了村标识和村口景观,标识的四根柱子、四个屋檐形式体现了村子四大姓,景观中间的圆形花坛呈太极形状,与标识相呼应。



  杜思洁同学以熊耳营之名由来“传说有一个将领被咬掉了一只耳朵”为契机,结合太极元素进行设计,其中下方的群山代表四大姓。


  张铭澈同学结合太极图形八卦阵和经典太极动作错位的太极和突出的动作,经过抽象化处理将人物动作做成更有张力的线条,并将两个太极阵叠加,更具设计。


  张明博同学采用可以24小时转动在正反两面使用舞动太极剑和太极扇的人物形状来突出太极剑和太极扇的特点,并在晚上发光来让路人看清楚,底下的图形均使用长方体的变形,四个角的形状象征村里四大姓。


  完善村史馆·传承乡村记忆

  在太极文化挖掘的同时,实践队还协助村史馆的文化建设工作,重点围绕村里的四大姓走访老人,从村内四大姓和家族故事入手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历史故事。在村史和家族名人故事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村史馆版面内容的完善并对其进行视觉设计,形成比较完整的村史文化。村史馆记录乡村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完善可以强化文化故事、更加完整地展示熊耳营村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


  户厕调查

  小队成员还协助网格员进行户厕调查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工作。通过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总结分析,深刻体会网格员的工作情况,对基层工作的部署和实施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掌握了一定的数据统计能力和技巧,锻炼了与人沟通协调工作的能力,也体会到了基层工作者的艰辛。户厕调查统计结果可以为未来村里环境改善和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依据。


  中期汇报

  在经过两周的调研和初步方案设计工作后,实践小队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组织了一场小型成果展示活动。在成果展示中,小队成员分别介绍了调研结果和具体的设计方案,基于太极文化的系列设计、村史馆内容视觉设计受到了村委和村民的肯定,他们表示系列设计为之后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多思路并交流了使用方视角下的修改建议接下来实践小队会根据汇报情况继续完善方案,争取早日实现方案落地。


  通过参加此次“千人百村”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熊耳营村的村口景观、村标识和墙面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村史的梳理让村史馆的内核变得更加完整,乡村记忆得以再现,形成比较完整的村史文化同时对村内基本情况和户厕建设现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实践小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乡村实践的深度与广度,以期结合工业设计学科优势促进乡村建设,实现高校和乡镇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文化设计助力乡村振兴